非公募论坛上的“海派”声音:低调务实做事情,彼此之间不联系?
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开了八届,最后一届终于首次开到了上海。现场有上海的同行自嘲“我们连个会都开不起来?”
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,目前上海基金会335家、江苏567家,浙江472家,包邮区加起来共1374家,占全国的26%。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说,江浙沪量很大,活跃度差的是江苏。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则将上海基金会状况概括为“低调务实做事情,彼此之间不联系”。
开在上海的论坛,让大家听到了一些来自上海基金会的声音。
不同的行事风格
在22号上午的记者访谈中,作为被采访席上唯一一个上海的基金会代表,潘江雪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:“上海的基金会跟北京的在社会倡导和行为模式上有些不一样,北京作为首都,(基金会)有很多政策建言的职责,同时获得了第一手的信息和政府资源。”
事实上,办公地点在北京的机构中有一部分是全国性基金会,因为是政治中心,很多大的基金会也愿意到民政部登记。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中近八成办公地点设在北京。
“其实基金会这个领域和其他领域是一回事。北京的基金会影响力和话语权占据领先地位,上海在这方面比较保守。”潘江雪调侃道,“上海选择了‘低调务实做事情,彼此之间不联系’的方式,这是上海基金会的生态。北京就是天天开会。”
坐在旁边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接过话头:“这是文化的问题,比如北京的媒体,只要上边没说不让干就都可以干,上海是上边说可以干他才干,广东是上边说不让干他还继续干,(这种文化)影响到基金会这个行业,广东那边创新活跃程度比较高。”
9月1日前抢注基金会
《慈善法》来了,基金会怎么办分论坛现场
在“《慈善法》来了,基金会怎么办”的分论坛上,聚集了来自上海宋庆龄基金会、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、上海映绿公益发展基金、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中、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基金会管理处等众多上海的公益人。
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基金会管理处的费葭,讲到《慈善法》前后上海基金会的变化:“2003年我到社团局的时候,(社会组织)基本上都是有官方背景的。13年间,变化这么多,对我们所有人都提高了要求。我们要先自学,再告诉别人这个事情怎么干。”
《慈善法》出台以后,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,也在做相应的调整,是一个政策合围的过程,更加规范化了,把盈利性的机构逼出去。对民非来说,走过的路缓慢一点,基金会是刚刚会走,就要跑了,要求定的特别高。对于这两年刚刚成立的来说,吸收的过程是比较痛苦。
四个月以来,上海共有16个机构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,其中11个是新成立的基金会。因为9月1日后成立的基金会要选择注册为慈善组织或者不是,大部分新的基金会都选择作为慈善组织。而在以前存在的基金会中,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只有5家,大家还在观望。
“上海市三百多家基金会,其中一百多个是近一年成立的,特别是3月份到9月份之间。因为9月份后省级基金会注册资金要提高到800万,所以七八月份我们天天加班忙登记。登记之后,就不着急了,要不要申请慈善组织认定可以慢慢来。”费葭说。
费葭还提到,上海今年重点推动社区基金会发展,今年年底之前可能有50家。
“上海应该有些行业性组织和活动”
上海宋庆龄基金会2009年改革以来,从体制内转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基金会,人事上没有编制,财务上自筹。《慈善法》的出台对于上海宋基会的运营没有太大的影响。上海宋基会副秘书长杨晔表示,这个法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业门槛,但是不能因为法律出台了,之前发育程度较低的组织就落在后面了,应该水涨船高,希望通过大家携手合作,整个行业水平得到提升。
说到行业支持,杨晔说:“我觉得上海应该有一些行业性的组织和活动,我参加这种类型的活动,都飞到北京去,在北京看到上海的同仁。可能是上海的文化特色,比较关注实干,基金会也是,行业内部的串联、推动相对较少。”
上海映绿公益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庄爱玲表示,我们一直关注基金会的培育,上海市以前每年基本上增长就是10到12家,2014年的时候,到了30家左右,去年是50家,今年超过100家。虽然这个门槛在涨,但人们还是想跳进来。“我觉得上海的组织是要合作的,这个(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)还是我们去年参加论坛,说应该把这个拉到上海,好像上海是被遗忘掉了。”庄爱玲说,“上海不仅要务实,也要合作。”
对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朱秋霞“咱们要不要成立上海慈善联合会”的提议,庄爱玲表示,“其实八年前那阵,也找过的,当年觉得时机不成熟。但是今天可以了。”
上海的联合劝募平台
然而,在低头做事的上海,也早在2009年底就出现了以“联合劝募,支持民间公益”为使命的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(2009年注册名为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)。基金会发起的联劝网在今年8月入选民政部指定的首批13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,也是唯一一家位于上海的平台。
上海联劝坚持募用分离。2015年上海联劝筹款总额5327万元,其中52%来自公众筹款,资助了290个民间公益项目。
“推动我们向前的是使命感,这个过程当中,资本、工具、技术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。”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在“面向未来”圆桌对话上讲道,“有很多基金会越来越多提到联合基金会,越来越多愿意采用这种募集方式,这一端有联合筹集,另外一端有联合资助。我们做公众筹款一定要建立人与人的连接,先影响你能影响的人。用户群中,每一个人像神经元一样都可以有自己的突出。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传递自己生成。”
作者:王会贤
《公益时报》
来源| 公益时报
责任编辑| 于俊如
微信编辑| 吴丽萍
官网:www.gongyishibao.com
微博:@公益时报
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